长期公开精准单双-免费公开资料大全
手机版
公众号
0591-87569904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会长张青林在中国建设监理首届峰会上的讲话

发表时间:2007-11-30 点击5617次

 

 

改革创新    锐意进取

 

开拓我国工程监理企业发展之路

——在中国建设监理首届峰会上的致辞

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会长   张青林

2007年11月27日)

 

同志们: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大家好,中国建设监理首届峰会今天在这里召开,我代表会议的主办方——中国建设监理协会向各位领导、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界朋友和监理企业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上海市建筑建材业管理办公室许解良主任、向上海市建设工程咨询行业协会姚念亮会长热情洋溢的讲话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建设监理首届峰会,是在全党上下、各行各业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建设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促进我国监理行业发展的盛会,这次盛会确立了一个十分鲜明且急待呼唤的主题---“监理企业发展之路”

同志们,把“监理企业发展之路”作为这次峰会的主题,这首先是因为监理企业是工程监理事业发展的主体。建设工程监理事业从起步到今天,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道路。20年来,工程建设监理理论基本确立,监理制度体系基本配套,监理队伍的主体力量基本形成。在创建、发展监理事业的进程中,我们深切认识到只有把这项制度摆在国家的社会制度体系建设中去理解去领悟才会感到更加深刻和必要。不言而喻,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在建设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是我国监督管理制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体制、制度、机制如少了制衡、缺了监管,就一定是个不合理的体制、不健全的制度、不平衡的机制。这就是说社会制度体系的建立是少不得监督管理方面的。监督管理制度不但体现在政治制度建设当中,更需要体现在市场经济各个领域的体制、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建设之中。也就是说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建立健全全社会的监督管理制度体系。我们不能不注意到,近几年来,为了保证产品、商品质量,国家确立了技术监督制度,为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家确立了国务院的特别监督管理机构;为了保证金融秩序,国家分设了几个方面的监管组织;为确保电力资源的统筹兼顾和合理运行,国家同样增设了监督管理部门等等。政府一手调控市场,一手加强监督管理,两手都要硬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过程中的重要职能和鲜明特征。

值得骄傲的是,在工程建设领域最早引入了竞争机制,全面实行招标承包制,同时启动了监督管理制度。大家不会不记得早在二十年前,我国使用世界银行贷款的第一个项目,即云南鲁布革水电站项目,在这个项目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不但感受到了国际招标承包的力量,同时感悟到了业主委托“工程师单位”实施现场有效监督管理的强劲,从而国际项目管理的基本经验,同时催生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和建设监理制度的同步发育和同步发展,一举革掉了“业主自建式”自我建设自我监管的“自拉自唱”的弊端,把监督管理分离出来,独立起来,成为社会化的监理企业,形成了建设监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成为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四大制度之一,与项目业主负责制、投标承包制和合同管理制一起载入了改革创新的史册,使得这项制度成为了国家投资主管部门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共识的并由建设主管部门主管的第一层面的国家制度。八十年代末期,国家政府部门诞生了建设监理机构,由此进一步加大了政府推进监理制度的力度,赢得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更为可喜的是,九十年代通过《建筑法》和国务院有关条例的发布实施,确立了建设监理制度的法律地位和实行强制性监理的制度体系,使得监理事业更加兴旺起来。在这里我想做这样一段分析:“监督管理”可把“监”字和“督”字连接起来成为监督制度;可把“监”字和“管”字连接起来成为监管制度;可把“监”字和“理”字连接起来成为监理制度,可见“监督”、“监管”和“监理”是同属一个制度体系的,但却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监督管理方式方法。就是说 “监督”和“监管”很恰当地体现了政府直接监督管理的性质;而“监理”二字则很好地体现了工程建设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的特征。这个特征是,国家明确实行强制性监理,政府部门进行政策指导和监理行业管理,而监督管理的实际运行则是采取以监理企业为主体,以监理工程师为基础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可以说实践了一条政府强制性监理和企业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创新道路。可见“监理”二字不同于监督和监管,更为实际和理性地区别了与其他方面实行政府监管的制度和机制的运行方式。这个区别,虽然如同监理公司不能称之为“监督”公司“监管”公司、监理工程师不能称之为监督工程师、监管工程师一样浅白,但却深刻地告诉了我们,在工程建设领域把强制性监理与市场化运作结合起来的实践,是对监督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对监督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这项制度的创始者正是从上述这个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尤其是以他们长期从事、承担国家政府职责的智慧出发,提出并推动了建设监理制度。在此我们要向创始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实现这一创新、发展这一创新的主体是谁?毫无疑问是广大的监理企业,因此,监理企业是监理事业的主体,我们一定要不断强化监理企业的主体地位,提高监理企业的主体水平,发挥监理企业的主体作用。在此我们要向广大监理企业为监理事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忠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我们把“监理企业发展之路”作为这次峰会的主题,还因为监理企业面临着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对广大监理企业来说,需求就是机遇,需求趋旺就会机遇倍增。我们知道,2003年全社会达到55567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2004年上升26%,2005年上升25.7%,2006年再上升24%。升幅虽在下降,但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量已突破10万亿元,达到了109769亿元,总量增加仍然是大趋势。到今年十月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88000多亿元,同比增长了26%以上。在固定资产投资中,无论是在东部沿海,还是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投资方向不可能不注重能源、交通、水利、石化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不可能不注重大中型公用事业工程,不可能不注重保障性住房、经济适用房和商品住宅小区建设,不可能不注重利用外资的工程项目,不可能不注重通讯、信息、生态、环保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说,投资方向的这五个不可能不注重,对于国家规定的五大类强制监理工程来说,一定是投资总量持续增加,监理工程项目有增无减。这就是说,工程监理这一强制性需求无论是当今还是未来,都会是十分强劲的。需求强劲是大环境、大前提。所以我们可以乐观地说,工程监理事业的舞台是十分广阔的,工程监理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灿烂的。

毫无疑问,需求是机遇,改革同样是机遇。建设监理如同项目咨询、设计、代招代建一样,是为项目业主服务的重要方面。近二十年来,伴随项目业主负责制的不断深化,为之服务的项目咨询、策划、设计以及组织实施的项目管理服务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尤其是2004年国务院作出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加快实施“代建制”,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以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大家都了解,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管理和建设实施方式,无论是经营性,还是非经营性,过去一律实行项目业主“自建式”,即项目投资、建设、管理和使用同为一体,非经营性的政府投资项目,都要由业主单位成立临时性的“基建办”,以“自建式”的组织形式来进行项目管理。这样的业主项目管理体制难以控制投资规模,建设项目实施下来往往是超标准、超规模、超概算。正因为如此,从八十年代兴起的第一轮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就把项目业主“自建式”中的监督管理职能划分出来,独立起来,强化成为有组织、有立法、有制度的社会化的建设监理制度,由此解除了项目业主自我建设与监控的同为一体的桎梏,架设了专业化、社会化的工程监理格局,也就培育、培养、造就了一批监理企业和人员,开创了我国建设监理行业的新局面。“代建制”则从更大的范围分离了项目业主关于“投资、建设、管理和使用”四位一体的同体方式,不只是监控职能而是把项目的实施建设全部职能都划分出来,由一个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来组织实施。从而再次较为彻底地分离了项目业主的自建式,这就一定会使与国际做法相适应的项目管理服务更快更好的发展起来。

值得强调的是,这类项目管理公司一定要具备监理能力,拥有监理资质,具有注册监理工程师,能够承担起监理职责。如果这种项目管理公司不负责工程质量、进度、造价及安全生产的协调管理以及合同和信息的管理服务,就变得毫无意义。由此在“代建制”的进一步发展中,监理企业最具备条件拓展为这种项目管理公司。建设部黄卫副部长已为监理企业指明了这一方向,他在日前在天津召开的全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座谈会上讲到“工程监理企业要发挥智力密集的优势,适应市场需求,注重人才培养,拓展服务功能,鼓励综合能力强、人才结构合理的工程监理企业,在提高工程监理水平的基础上,积极为工程建设提供全过程、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可以预见,监理企业又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又有了大有作为的新天地。

挑战与机遇并存。我认为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监理行业还很不适应监理事业发展的需要。尽管我国建设工程监理事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已经逐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工程监理法规体系,创立了一套比较系统的工程监理理论,积累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工程监理经验,培养了一支素质较高的监理队伍,目前全国监理企业已有6170家,监理从业人员达到48万多人。但是,监理力量满足不了监理需求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目前通过考试取得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人员仅有13.2万人,其中注册监理工程师只有8万余人。前面我已讲到强制性监理的工程有增无减,客观需求持续趋旺。然而几年来,我们监理行业的发展远没有跟上市场需求持续扩展的时代步伐,注册监理工程师数量严重不足是当前监理行业的主要矛盾。监理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甚至监理缺位,有名无实,更有缺乏诚信、失职失责等不良行为,令人慎为担忧。这就需要我们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广大监理企业与监理工程师共同面对挑战,努力变挑战为动力积极进取的解决矛盾,使监理行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们把“监理企业发展之路”作为这次峰会的主题,更因为广大监理企业创造了很好的经验,需要交流,需要总结,更需要创新发展。这次会议将组织多方面的经验交流,无论那个方面都十分可贵。我们认为广大监理企业应当十分注重我们监理事业的脊梁——监理工程师素养的提高,这是最为宝贵的经验。前面讲到,我国强制性监理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创新道路是以监理企业为主体,以监理工程师为基础的。这个基础不但在“量”上而且更应该在“质”上起到基础性作用。也就是说不但注重“量”的扩大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前不久,在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教材审定会上,我曾讲过,对监理工程师的继续教育,注重专业更应注重理念;注重知识更应注重责任;注重方法更应注重职业道德,一定要加强对待监理工程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的先进理念的教育和提升。要知道我们担负着国家强制性监理的硬任务,我们不仅要对监理合同负责、项目业主负责、投资主体负责,更要从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高度出发,把对业主负责寓于对社会责任的责任体系之中,对社会负责高于一切,这是监理职业的崇高之所在。我曾用“职业卫士”四个字来形容监理岗位。职业卫士这一用语,一是说监理职业是崇高的,二是说监理责任是重大的,只有责任重大才使得这一职业变得更为崇高。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安全责任比泰山还重,质量安全国家关注、行业关注、企业更为关注。监理在这方面理所当然地要大有作为。为此我们应当以各种方式来培养更多的职业卫士,广泛宣传他们的职业精神,鞭策他们的不良行为,大力表彰全国的、省市的、各行业的优秀监理人员。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一次次神圣的签字,就是在一次次严肃地体现着职业卫士的崇高职责。

我们把“监理企业发展之路”作为这次峰会的主题,同时因为广大监理企业有责任有义务为监理事业,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向国家和社会发出建议的呼声。我们知道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通过特级施工企业资质管理的改进,正在为建筑业描绘着一幅非常宏伟的蓝图,这个蓝图就是:以适应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改进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发展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经营管理模式为目的,以推动创建与国际著名承包商相媲美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为发展方向,以突出人才技术和科学管理含量为手段,进而建设一支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龙头,以独立施工承包企业为主体,以专业和劳务分包企业为依托的组织结构合理、市场分层有序、整体素质较高的综合与专业、融资与建设、国际与国内、总包与分包、国有与民营、城市与农村、分工协作、相互和谐的支柱产业大军。

同样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正在千方百计的推进工程项目管理服务系统的建设,正在为咨询公司、设计企业、招标代理和项目代建公司开拓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通过对监理企业资质管理制度的改进,将逐步形成一支以发展工程项目管理全过程服务功能为方向,以强化综合资质为手段,以专业资质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的,以综合服务为龙头、以施工监理为主体、以监理事务所为补充的,企业组织结构合理、业务覆盖全面、执业能力较强、监理素养较高的综合与专业、监管与服务、强制与非强制、监理与项目管理、国际与国内、国有与民营、分工协作、相互和谐的新型工程监理队伍。

在此为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以强烈的强化监理事业的责任感,为推进监理事业的发展,千方百计创造监理大环境,为监理企业排忧解难,立规矩、给政策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广大监理企业要向政府部门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同志们,我们监理企业要发出强烈的呼唤:一是在新一轮政府机构的职能调整中,一定要强化政府对建设工程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职能,使之与市场调控相平衡,以加强对监理事业的政策指导和对监理行业的管理。二是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超过十万亿、国家和国有投资超过五万亿、外资不断进入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今天,在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益驱动多主体多因素较为复杂的社会生活年代,在各个经济领域不断加强监督管理制度的趋势当中,以强制性监理为标志的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的政府监督管理职能不可削弱,这是社会责任赋予工程监理的神圣使命。三是我们注意到2006年注册监理工程师少于2005年的总数,虽然数量少的不多,但苗头十分可怕,很是发人深省,建议认真调查研究,破解减少的现象,分析深层次的原因,进一步改进完善监理工程师考试注册制度。我在云南曾提出解决监理总量不足增加一个监理专员的层次,在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之间架设一个台阶,听说有不大同意这个建议的,那我希望有识之士尽快提出一个方案、一个称谓,供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虑。

我们了解到当前正在推动监理企业综合资质的工作,监理企业热切盼望能够按着“政府有界、企业无边”的指导思想,加强统一指导,支持一批企业向“一个企业多项资质”的项目管理全过程服务的方向发展。

同志们,开场致辞本应是简短的,但考虑到我不必再来作峰会发言,故占用了不少时间,敬请谅解。再次欢迎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光临!衷心祝愿中国建设监理首届峰会圆满成功!

来源: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网站